近年來,山東省臨沂市生態環境局沂水縣分局堅持創新發展、需求引領、安全可靠的原則,以業務應用為抓手,將大數據作為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通過整合資源、聯動數據、深化應用,打造精準治理、有效監管、部門協作的生態環境網格化監管平臺,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科學決策和風險防范水平。
堅持部門聯動、多網融合,打造“一張網”。生態環境網格化平臺整合原沂水縣環保局12369智慧環保云平臺、住建局建筑揚塵管理平臺、廬山服務局化工園區監管平臺、行政執法局高空瞭望監管平臺的部分內容,集成建設了高空瞭望監控、在線監測、網格化監管、重點企業視頻智能監控、危廢庫智慧監控、移動執法現場調查監控綜合性、多系統、統一登陸的生態環境網格化監管平臺,實行多網合一、一網運行。高空瞭望監控系統目前平臺接入縣城區4處高空瞭望監控,1處廬山園區高空瞭望監控,實現對城區及廬山化工園區環境狀況的實時監控;在線監測監控系統對全縣64家涉水重點企業、58家涉氣重點企業、21處空氣環境質量監測站、4處水環境質量監測站,全天候監管,實現了對區域內環境質量及污染源排放現狀的實時監控、分析評價;網格化監管系統建設完成了包含16個鄉鎮、2個街道辦事處、1個經濟開發區,1063個行政村的三級網格,基本實現網格全覆蓋;重點企業視頻智能監控系統對全縣無組織治理專項行動重點企業實施視頻智能監控,在廠區出入口、洗車臺、堆場料場等位置安裝視頻監控系統,實現實時傳輸、遠程喊話、智能化監管;危廢庫智慧監控系統對全縣危險廢物重點管理企業實施視頻智慧監控,實現實時傳輸、入侵移動報警、抓圖存檔、動態監管;移動執法現場調查監控系統,通過隨身攜帶的單兵設備,實現實時對講、高清圖像傳輸,對執法人員執法全過程進行監督,同時可以根據傳回的視頻做出應急指揮,提高執法效率。
堅持一格多員、一員多能,組建“一支隊伍”。根據《山東省環境保護廳關于山東省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核心,建設完成了縣、鄉鎮、村居的三級網格監管平臺,成立網格化工作隊伍,構建群防群治、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為網格員配備移動終端,明確各級網格和網格員職能,實行閉環流轉、聯動處置、分級監管,確保形成工作整體合力,促進網格事件高效處置。村級網格員發現問題,對可以處理的自行處理并歸檔,不能自行處理的上報鄉鎮級網格員。鄉鎮級網格員審核真實性,并判斷是否可以處理。對可以處理的問題進行歸檔,不能處理的上報縣級網格。縣級網格處理鄉鎮級網格上報的事件,根據事件具體情況,進行任務的派發,協調監督處理,直至問題的解決。此外,平臺管理員還可以通過智能視頻系統,抽查重點企業,發現問題第一時間通過對講功能現場提出整改,同時通知網格員進行跟蹤處理,形成上下聯動順暢,問題解決及時監管模式。
堅持依法推進、數據安全,建立運行機制。結合《沂水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嚴格落實環境監管網格化工作機制的通知》,《沂水縣明晰縣鄉職責規范“屬地管理”事項清單實施方案》,出臺《沂水縣生態環境網格化監管工作考核辦法》,重點對生態環境網格化監管體系建立、運行、管理等內容進行考核,考核結果運用到全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目標責任考核。同時,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范》等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制定《臨沂市生態環境局沂水縣分局網絡安全管理制度和應急預案》,完善安全保障機制,全面落實安全等級保護有關要求,圍繞云、網、數據、應用等各個方面,構建全面覆蓋、自主可控的安全防護制度體系,強化數據安全管理.防范數據安全風險。
“互聯網+網格化”生態環境治理新模式的有益實踐,破解了部分鄉鎮沒有執法權或執法力量、經驗不足,無法對違法行為進行有效處置的問題,補齊了一直以來,鄉鎮(街道)工作任務重、壓力大,縣鄉協同聯動不暢的基層治理短板。必須繼續深化網格化環境監管數據應用,進一步提升網格化環境監管效能,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來源: 編輯:新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