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無言,愛善渡萬物而不鳴;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臨沂市臨沭縣綜合行政執法局派駐大興鎮執法中隊長王裕利情牽孤貧兒童冷暖,與10名孤貧兒童結緣,從生活上和學習上照顧得無微不至,并動員全家參與到關愛孤貧兒童的行動中,幫他們撐起一片溫暖的天空。
徹夜無眠,情牽孤貧兒童冷暖
“謝謝執法局的王叔叔一家為我送來了營養品、衣服和學習用品,謝謝大興鎮孤貧兒童志愿者服務團對我的牽掛和關愛。”近日,臨沭縣大興鎮正在讀中學的孤貧兒童徐曉萍(化名)拿著愛心志愿者王裕利捐贈的慰問品,感動得熱淚盈眶再三表示感謝。她表示,一定好好學習,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來回報王叔叔和各位叔叔阿姨的關愛。
王裕利看望孤貧兒童。
徐曉萍口中的王叔叔,就是臨沭縣綜合行政執法局派駐大興鎮執法中隊長王裕利,他結合執法局當前正在開展的脫貧攻堅、扶貧濟困等重點工作,在寒冬來臨之前為孤貧兒童送溫暖時發生的感人一幕。
王裕利是臨沭縣綜合行政執法局執法大隊的一名中隊長,也是執法局學雷鋒小組和黨員志愿者服務隊的一名隊員。今年10月初,王裕利隊長被局黨組選派到大興鎮執法中隊擔任中隊長。
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務,王裕利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有針對性地開展鎮駐地環境整治和美食街建設等一系列工作,贏得了駐地干部群眾廣泛贊譽。他不只是將本職工作干得有聲有色,還心系該鎮的孤貧兒童,這也成了他徹夜不眠的心病。
據了解,在大興鎮轄區的村居內,有30多名失去父母的孤貧兒童生活貧困需要關愛。“現在天氣漸冷,這些失去父母的孩子們如何溫暖過冬呢?”王裕利非常著急。
其實,王裕利經濟能力有限,他有一雙正在上大學的兒女,供養他們已經捉襟見肘。
“自己的生活再難也能想辦法克服,可不能苦了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們。”王裕利決定盡自己所能,幫助那些孤貧兒童。于是,他找出10名最困難的孤貧兒童,照顧他們的生活并提供心理疏導、學習輔導。
愛心幫扶,結緣10名孤貧兒童
這10名孤貧兒童中,有的父母因病去世,無依無靠自己一個人生活;有的父親因病去世,母親改嫁到遙遠的外地,跟隨爺爺奶奶生活;有的父母雙親都去世了,孩子年齡太小只好跟著姑姑生活;還有的父母因病去世,只能跟著癱瘓在床的爺爺一起生活,還要照顧癱瘓的爺爺……
為了讓孤貧兒童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王裕利用自己微薄的工資分別購買了牛奶、衣服、學習用品等。為了不耽誤他們上學,王裕利利用周末時間,一一送給他們。
在關心孤貧兒童生活的同時,王裕利還關心著孤貧兒童在校學習情況,還準備了書籍、學習用品等,對孤貧兒童的學習進行輔導鼓勵。“每走訪一個孤貧兒童,我都會詳細記錄好每一位孩子還缺少的用品和存在的困難,并留下自己的電話號碼,便于以后對孩子們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和幫助。”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微薄之力,能夠給這些孤貧兒童帶來溫暖。
由于這些孩子居住的村莊比較分散,經常出現到了地方卻找不到人的情況,但是王裕利一次找不到就再去一次,直到找到為止。這期間,他還會經常遇到一些突發狀況。
前不久,王裕利到一個偏僻的村子走訪看望其中一位孤貧兒童。因施工導致無法通車,王裕利就選擇繞路前行。結果,車輛陷在泥濘中無法駛出,他只好到附近村莊找來鐵鍬、拖車等工具,折騰了兩三個小時才將車輛拖出來。
由于走訪中不確定因素和意外情況難以預料,有時王裕利奔波一天,能找到三四個孤貧兒童就不錯了。但這些困難并不能打倒他,王裕利迎難而上、絕不放棄。
全家動員,給孤貧兒童送溫暖
“其他困難都能克服,但是遇到青春期的孩子就比較棘手了。”王裕利說,這10名孤貧兒童中有一名女孩子正在上初中,父母離世后她被寄養在叔叔家,性格內向,寡言少語,不愿與家人或者同學交流。
為了幫助這名女孩打開心結,走出父母離世的陰影,王裕利動員妻子和女兒參與到關愛孤貧兒童的行動中。每次看望孤貧兒童,她們都把孤貧兒童當成自己的孩子,帶上他們喜歡的禮物,給孩子送上關愛。王裕利的妻子郇大姐為青春期的孤貧女童講解青春期保健知識,當好“愛心媽媽”和“心理疏導員”;女兒王菁為孤貧兒童輔導功課,成為孤貧兒童的“課外輔導員”。
對大多數上班的工薪家庭來說,周末是一家人休息團聚的日子,可對王裕利一家人來說,周末卻是他們為孤貧兒童送溫暖的最佳時間,因為只有周末孤貧兒童不上學的休息時間,他們才有更多時間從生活上、心理上關愛這些孤貧兒童。于是,每到周末,他們就全家總動員,帶上各種禮物,奔波在關愛孤貧兒童的路上。有時,他們還把孤貧兒童接到家中一起吃飯,讓孤貧兒童感受到家的溫暖。
談及自己所做的一切,王裕利認為微不足道,他希望能有更多的愛心人士參與到關愛孤貧兒童的行動中, 讓這些失去父母疼愛的孩子們,在生活上和心靈上收獲一份關愛、重拾一絲溫暖,讓他們在這個寒冷的冬季里,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王裕利表示,會為愛堅守,他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堅持和社會各界的愛心人士一起,繼續為這些需要關愛的孤貧兒童獻愛心送溫暖,幫他們撐起一片溫暖的天空。讓他們的人生不再孤獨,讓他們的心靈充滿陽光,讓他們的生活充滿溫暖,健康茁壯地成長為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
臨報融媒記者 孫銳 龐尊利 通訊員 石敬山 李錦豪
來源:瑯琊新聞網 編輯: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