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仁古邑,天下美郯。千百年來,郯城以其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多彩的人文魅力,在華夏文明史上寫下了數不清的風情畫卷。鹿乳奉親、東海孝婦、止談風月、以德治獄等一大批耳熟能詳的孝、廉、德故事,一直浸潤..." />
孝仁古邑,天下美郯。千百年來,郯城以其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多彩的人文魅力,在華夏文明史上寫下了數不清的風情畫卷。鹿乳奉親、東海孝婦、止談風月、以德治獄等一大批耳熟能詳的孝、廉、德故事,一直浸潤著群眾的倫理道德素養,引領著日常行為。
為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豐富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內容,激發人們的道德情感,建設積極向上的家庭文化,讓家庭成為社會治理的重要基點,今年5月,郯城縣在全縣范圍內開展“立家訓,樹家風”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充分發揮千千萬萬家庭的德治作用,在全縣營造了良好社會風尚,有力推動了社會治理向基層延伸,維護了社會祥和安定。
在該縣廟山鎮石橋村家家戶戶門前都制作了精美的家風家訓牌,成為每家門前最耀眼的點綴。在花園鄉劉湖村,村內一條不足68米的普通巷道中有9戶人家,共走出9位博士(后),被地人稱巷為“博士巷”。全村496戶、1915口人陸續走出12名博士生、30多名碩士研究生、100多名名牌大學本科生。在立家訓、樹家風活動中,該村積極開展家風家訓征集比賽活動,著力打造英才榜、鄉賢榜、博士巷,在全村營造了濃厚的讀書學習氛圍,村內更多的學子更加熱愛讀書學習,立志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才。
家家戶戶立家訓。這個縣組織動員全縣所有家庭本著亦古亦今、古今結合、以今為主的原則,通過長輩口述、家人共議等形式,在家譜村史、牌匾楹聯、經典家訓中,普遍挖掘整理自己的家風家訓,部分家庭撰寫了自己的家風故事。整理的家訓既可以是一個大家族所有小家庭共同延用的一個家訓,體現歷史傳承和家族的優良傳統家風,增強家族的自豪感,也可以是各個小家庭幾口人共同商議整理的自己小家庭的家訓,作為自己家庭的思想行為規范。
對整理出的家訓,這個縣還組織開展評選最美家訓和最美家庭。組織發動廣大干部群眾和中小學學生參與優秀家訓家風征集活動,引導人們寫家訓、畫家譜、說家史、曬家書,倡導時代家風,講好家庭故事。到目前為止,郯城縣各社區(行政村)普遍開展了一次以家風為主題的村民大會、各中小學校開展了一次以家風為主題的家長會、各部門單位開展了一次以家風為主題的座談會,把愛黨愛國、遵紀守法、家庭和諧、環境整潔作為前置條件,圍繞孝老愛親、教子有方、愛崗敬業、勤勞致富、文化傳承、情系國防、紅色基因等七個方面,對最美家訓、最美家風故事和以家風故事為基礎的最美家庭進行了評選。各社區(行政村)為“最美家訓”和“最美家庭”進行了授匾掛牌,授匾掛牌活動突出儀式感,進一步增強了受表彰家庭的榮譽感和影響力;各部門單位、中小學校也利用道德講堂、主題班會,結合開展最美家訓朗誦、最美家庭宣講等活動,進行了授匾授牌。
通過開展“立家訓、樹家風”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進一步強化了人們樸素的是非觀念,激發了傳統的道德情感,全縣各個家庭的自豪感、榮譽感明顯增強,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監督的道德約束更加有力,家庭關系更加和美、鄰里關系更加和睦,社會關系更加和諧,有力促進了基層社會治理。
臨報融媒記者 尹召功 廖杰 通訊員 劉國偉 房德華 杜娟娟 陳琪
來源:瑯琊新聞網 編輯:劉玉剛 |